破壞塊 (Breaker Block) 是什麼?交易策略中的應用與判斷技巧

在交易市場中,破壞塊是ICT交易法中的核心概念之一,專門用於預測市場反轉的時機,它源自機構交易員歸納的市場演算法,主要用於分析聰明錢的流動方向,無論是加密貨幣還是外匯市場,理解破壞塊的形成與應用,都能幫助交易者更精準地判斷進場與出場點。

破壞塊與訂單塊(Order Block)有著密切的關係,當市場出現假突破時,破壞塊往往會成為價格反轉的關鍵區域,透過結合東京、倫敦和紐約盤的時段特性,交易者可以更有效地捕捉這些反轉機會,避免落入假突破的陷阱。

訂單塊與破壞塊的關係圖

相較於傳統的技術分析,SMC(Smart Money Concepts, 聰明錢概念)策略和ICT交易法更注重機構訂單流的分析,這種方法不僅能揭密機構操盤手的操作手法,還能幫助交易者識別關鍵的價格區域,從而提升交易的成功率。

重點摘要

  • 破壞塊是ICT交易法的核心概念,用於預測市場反轉
  • 它與訂單塊密切相關,常用於識別假突破後的價格反轉
  • 結合東京、倫敦和紐約盤時段特性,能提高交易精準度
  • SMC策略與ICT交易法更注重機構訂單流的分析
  • 理解破壞塊有助於避免假突破陷阱,提升交易成功率

 

破壞塊 (Breaker Block) 的定義與重要性解析

在交易策略中,破壞塊是一個關鍵的市場反轉訊號,其中,BOS(Break Of Structure,結構突破)與 CHoCH(Change of Character,趨勢轉變)為判斷依據,它通常出現在價格突破舊高或舊低並回歸時,成為觸發反轉的區域,理解這一概念,能幫助交易者更有效地識別市場趨勢的轉折點。

破壞塊的本質是市場參與者停損單的密集區,當價格觸及這些區域時,往往會引發大量停損單,從而導致價格反轉,這種現象在流動性獵取過程中尤其常見。

破壞塊與訂單塊的關係

破壞塊和訂單塊訂單塊雖然都是市場分析中的重要概念,但兩者的功能截然不同,訂單塊主要作為支撐或阻力區域,而破壞塊則是價格反轉的觸發點,更準確來說,破壞塊通常是一個失效的訂單塊

以下表格清晰地展示了兩者的差異

特性 破壞塊 訂單塊
功能 失效的訂單塊,兼具反轉觸發功能 支撐或阻力區域
形成條件 價格突破前,先形成機構多/空單集中區,但隨後被反向擊破 價格回調或反彈時,顯示機構集中買/賣的關鍵K線
市場心理 觸發止損單的流動性獵取 機構訂單流集中區

為什麼會形成破壞塊

破壞塊的形成與市場心理密切相關,當價格突破舊高或舊低時,許多交易者會將停損單設於近期高點或低點附近,機構操盤手利用這一點,通過流動性獵取觸發這些停損單,從而推動價格反轉。

例如,在比特幣(Bitcoin)市場中,當價格突破前高後,往往會出現破壞塊結構,這正是機構利用散戶停損單獲利的典型例子。

「破壞塊是市場反轉的關鍵訊號,理解它的形成邏輯,能幫助交易者避免落入假突破的陷阱。」

總之,破壞塊不僅是價格反轉的觸發點,更是市場心理與機構操作的集中體現,掌握這一概念,能讓交易者在複雜的市場中佔據優勢。

 

破壞塊的形成條件與判斷技巧

在市場分析中,破壞塊的形成條件是判斷價格反轉的重要依據,這些條件包括結構突破流動性掃盤以及失敗的訂單塊轉換,理解這些技術要件,能幫助交易者更精準地捕捉市場反轉訊號。

破壞塊形成的三大關鍵條件:結構突破、流動性掃盤、失敗訂單塊轉換三大條件圖示

結構突破與流動性獵取

結構突破(BOS)是破壞塊形成的關鍵條件之一,它通常伴隨著CHoCH(結構轉變),表示市場趨勢的改變,以下是辨識有效結構突破的4個確認條件

  • 價格有效突破舊高或舊低
  • 成交量顯著增加
  • K線形態顯示強勢反轉
  • 斐波納契0.618 回撤位常成為進場驗證區

流動性掃盤常發生在倫敦盤時段,這是一個關鍵的交易時段(Killzone),在此期間,市場會出現典型的行為模式,例如價格快速波動以觸發停損單,這種行為往往預示著破壞塊的形成。

判斷破壞塊的 K 線特徵

看漲破壞塊通常具備以下K線特徵

  • 長下影線,顯示買盤力量強勁
  • 吞噬陽燭,是價格反轉的強烈訊號
  • 成交量放大,確認市場參與者的積極反應

這些特徵結合在一起,往往預示著價格即將反轉,是交易者進場的關鍵訊號。

此外,當訂單塊失效時,市場會出現「多空雙殺」的價格特徵,這意味著價格在短時間內快速上下波動,導致多空雙方都遭受損失,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斐波納契0.618位置,成為OTE(最佳交易位)。

 

破壞塊的實戰應用與進階策略

在實戰交易中,掌握破壞塊的應用能大幅提升策略的靈活性與精準度,無論是外匯、加密貨幣還是台指期市場,破壞塊都能為交易者提供明確的反轉訊號,幫助優化賺賠比並降低風險。

破壞塊實戰應用技巧

搭配 SMC/ICT 策略

將破壞塊與 SMC(Smart Money Concepts)或 ICT(Inner Circle Trader)策略結合,能進一步提升交易成功率,例如,在紐約盤開盤後2小時內,破壞塊的成功率通常較高,這正是機構資金流動最活躍的時段,交易者可以透過此策略捕捉市場反轉機會。

此外,SMC三大核心要素——流動性、結構與訂單流,與破壞塊的整合能提供更全面的市場視角,例如,當價格觸及破壞塊時,配合流動性掃盤的確認,能大幅提高進場的精準度。

高低時間框架搭配與風險控制

多時間框架分析中,高週期搭配低週期能提高交易精準度,以下是具體的應用方法

  • 使用4小時圖定位整體結構,確認市場趨勢
  • 在15分鐘圖中尋找進場點,捕捉短期反轉機會
  • 結合TradingView的Market Session指標,判斷關鍵交易時段

這種方法能幫助交易者在複雜的市場中,更有效地識別破壞塊的形成,同時,將停損設定在破壞塊邊緣外,能有效控制風險,並優化賺賠比。

 

結論:掌握破壞塊,提升交易精準度

掌握破壞塊的應用,能有效提升交易策略的精準度,與單獨使用訂單塊相比,破壞塊因其明確的反轉訊號而具備優勢,然而,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指標都有其局限性,建議搭配FVG(Fair Value Gap)或其他指標來提高成功率。

對於台灣交易者,建議善用夏令時/標準時差,在關鍵交易時段如倫敦盤或紐約盤,進行三維度驗證,包括結構、流動性與市場心理分析,這能幫助識別假突破交易,避免不必要的損失。

進階學習者可以探索TradingView的破壞塊指標腳本,並參與實戰訓練,進一步提升交易技巧,透過這些方法,交易者能在複雜的市場中佔據優勢,實現更好的績效。

 

破壞塊(Breaker Block)常見問題 Q&A

什麼是破壞塊?

破壞塊是一種在價格結構中形成的關鍵區域,通常出現在市場突破或流動性掃盤時,它幫助交易者識別潛在的反轉或趨勢延續機會。

破壞塊與訂單塊有何不同?

破壞塊與訂單塊兩者功能不同,破壞塊是價格突破舊高/舊低後形成的,通常作為反轉的觸發點,而訂單塊則在價格回調或反彈時形成,主要作為支撐或阻力區域。

如何判斷破壞塊的形成?

可以通過觀察 K 線特徵,例如大陽線或大陰線,並結合高週期與低週期的價格行為來確認破壞塊的形成,同時,要確認價格是否真正突破結構。

破壞塊在交易策略中有何應用?

破壞塊常與 SMC/ICT 策略結合使用,幫助交易者識別市場反轉點或趨勢延續的進場機會,是提升交易勝率的重要工具之一。

為什麼流動性掃盤會形成破壞塊?

流動性掃盤會觸發止損單或吸引市場參與者,導致價格快速移動,從而形成破壞塊,為後續價格行為提供參考。

如何避免誤判破壞塊?

結合高週期與低週期的分析,並確認價格是否真正突破結構,可以減少誤判的可能性,同時,搭配成交量與其他指標進行交叉驗證也是重要方法。

破壞塊與失敗的訂單塊有何關聯?

當訂單塊未能引發價格反轉,反而被突破時,可能轉化為破壞塊,成為新的市場動能參考點,因此,破壞塊可以視為一種失效的訂單塊。